12th Multidisciplinary Symposium of Canadian Academy of Chinese Professors
第十二届加拿大华人教授协会跨学科研讨会
July 6, 2025 morning 76日上午 (大约4个小时10分钟)
上午8:30-12:40


第一部分:Opening ceremony 开幕式 (约30分钟)
CACP加拿大华人教授协会祝京旭主席致辞(10分钟)
苏州市科协主要领导致辞 5分钟)
张家港市领导致辞(5分钟)
张家港市创新创业环境推介(10分钟)
第二部分:Keynote speeches 院士主旨演讲上半场 (约95分钟:每个发言20分钟 Q&A15分钟)

  1. Huang, Biao 黄彪: AI浪潮赋能:制造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之路,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2. Jin, Dayong 金大勇: 敏感抗生素快速筛选方法与产学研医转化方案,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stralia
  3. Shen, Weiming 沈卫明: AI Agent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人工智能代理与工业应用 , Western University, Canada
  4. Zhu, Jingxu 祝京旭(白宇星代报告): 粉漆喷涂 , Western University, Canada

 

第三部分:茶歇:Tea Break (大约30分钟)
第四部分:Keynote speeches 院士主旨演讲下半场 (约95分钟:每个发言20分钟 Q&A15分钟)

  1. Xu, Gu 许谷: 科研创新面面观, 深圳高等研究院 (中国)
  2. Wang, Peizhong 王培忠: Medical Care and Medical Education in Canada 加拿大的医疗服务与医学教育, Memorial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3. Cheng, Zhishen程之申: Recent Results on Non-Line-of-Sight Solar-Blind Ultraviolet Positioning 关于非视距太阳盲紫外定位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4.  Zhu, Jingxu 祝京旭(何慧慧代报告): 吸入制剂的开发经历与前景展望, Western University, Canada

 

午餐 1-2点)
July 6, 2025 afternoon 76日下午 (约3.5小时)
2-5:30
第一部分:Concurrent sessions平行组会 (约1个小时)
Concurrent session #1 平行组会 #1 (60分钟: 每个演讲15分钟;Q&A 15分钟)

  1. Feng, Wenying: 冯文樱: AI i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的AI应用, Trent University, Canada
  2. Chen, Shengnan: 陈胜男: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Development 机器学习在非常规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3. Yuan, Yue袁月: AI在化工中应用, 东方理工大学(中国)

Panel discussion & Q&A: 15 分钟

Concurrent session #2 平行组会 #2  (60分钟: 每个演讲15分钟;Q&A 15分钟)

  1. Li, Guang 李光: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ynergies: A Management Analytics Perspective 跨学科研究协同:管理分析视角, Queen’s University, Canada
  2. Wang, Ruisheng 王瑞胜: 实景三维城市建模, 深圳大学(中国)
  3. Zhang, Zheng 张筝: Empowering Youth through Bilingual Digital Storytelling: Global Connectiv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双语数字故事创作赋能青少年:全球互联与可持续发展, Western University, Canada

Panel discussion & Q&A: 15 分钟

 

第二部分:茶歇:Tea Break (30分钟)

第三部分:Concurrent sessions平行组会(约60分钟)
Concurrent session #3 平行组会 #3  (60分钟: 每个演讲15分钟;Q&A15分钟)

  1. Chai, Yutong; Yin, Shunde: Recent advances in large-scale renewable energy underground storage in Canada 加拿大大规模新能源地下储能研究进展,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2. Wei, Xiaoyang 魏晓阳: Fundamental study of gas-particle fluid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气固流态化的理论研究及其在高性能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宁波诺丁汉大学
  3. LUO, Xiaoyan 罗晓燕:  高性能膜电极在电解水制氢里的研究, 苏州实验室

Panel discussion & Q&A: 15 分钟

Concurrent session #4 平行组会 #4  (60分钟: 每个演讲15分钟;Q&A 15分钟)

  1. Tong, Wei 童祎: 电子信息新型铁电材料研究, 苏州实验室
  2. Zhang, Youmin 张友民: Safety and Security (S&S) Challeng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utonomous/Unmanned Systems towards Low-Altitude and Low-Carbon Economy Applications 面向低空与低碳经济应用的自主/无人系统在安全与保障方面的挑战与最新进展,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
  3. Li, Dongbing 李冬兵: 神经酸油脂绿色制备与脑健康产品开发  Green Preparation of Nervonic Acid-Rich Oils and Development of Brain Health Products, 宁波诺丁汉大学

Panel discussion & Q&A: 15 分钟
第四部分:Panel Discussion(约1小时)
Special Guest: Tu, Xiaoming 涂晓鸣: 投资人视角---科技成果跨境转化, 广东猎投基金管理、东方理工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约20分钟)
Panel Discussion: All speakers and audience


Abstracts 报告摘要


Jin, Dayong 金大勇: 敏感抗生素快速筛选方法与产学研医转化方案
快速且准确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于有效的感染管理和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至关重要。标准临床方法通常需要三天以上,从而延迟了适当的治疗。
我的报告会给大家介绍我们刚刚开发成功的一种HAPA的快速表型测试平台,可以在2-4小时内实现对革兰氏阴性病原体的敏感性分类。HAPA在75株临床分离菌中,与FDA批准的肉汤稀释法相比,分类一致率达97%,小错误率仅为1.51%,超过了FDA监管基准要求。HAPA提供了一种具成本效益、高准确性且可扩展的AST解决方案。其自动化兼容性和向现场即时检测部署的潜力,使其有望成为加速诊断流程和推动全球抗菌药物管理策略的关键技术。
Luo, Xiaoyan 罗晓燕高性能膜电极在电解水制氢里的研究
目前膜电极成本与稳定性限制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展新一代风光互补全离网PEM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是实现对波动绿电的强适配以及高性能、长寿命电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低成本制备的关键路径。本报告将分享团队在复合增强超薄质子交换膜,低贵金属含量、高稳定性催化剂,以及风光电力强适配、大电流密度、大面积膜电极批量化制备方面的进展。
Tong, Wei 童祎: 电子信息新型铁电材料研究
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市值的存储器市场,大陆地区的年采购额达8400亿元人民币,但我国晶圆厂生产的存储器市占率不到1%。没有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新型信息存储材料,是制约大陆存储产业发展的卡点和堵点。我们和全球同期开展了新型信息铁电材料的研究工作,在自研铁电材料计算算法、铁电材料计算专用硬件加速系统、铁电材料新型生长设备、铁电材料表征测试系统、AI+铁电材料研究方面,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同时牵引支持了大陆地区新型铁电材料所需的原材料和前驱体头部企业,共同完成了大陆最高质量的铁电信息材料薄膜的研究工作,包括:铁电材料计算软件、专用加速硬件、铁电材料生长工艺包、2寸至12寸铁电薄膜样片等一系列工作。本报告将简要的汇报上述的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
Tu, Xiaoming涂晓鸣: 投资人视角-科技成果跨境转化
破题·科技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取得科研成果更为困难,这已被公认为世界级难题。大量研究显示,从实验室创新走向市场中,横亘着巨大的鸿沟——人们称之为 "死亡之谷",绝大多数科研成果止步实验室。因此,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实现成果转化,是比取得科技突破更大的挑战。
"死亡之谷"三大屏障:

  1. 技术断层:实验室成果到中试放大失败率高达67%。
  2. 市场认知偏差:73%的技术估值存在严重误判。
  3. 组织能力断档:创始人的技术思维与商业化能力错配。

解码·创业成功的底层逻辑
1. 自检和早筛,选好创业领头人。
2. 早期投资人不仅带来资金,更是创业导师。
3. 公司治理是创业全生命周期的第一个纽扣必须系正。
4. 单品首1亿是检验创业走出高风险区的金标准。
5. 适配的应用场景比技术迭代更重要!
升华·共建科技创新与创业生态
      中国式解题方案
     1、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机制
    2、创新"资本+场景+政策"支持体系
    3、打造"概念验证-中试加速-产业落地"全周期平台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技术成果转化生态协奏曲已经响起,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技术转化的枢纽。

Wang, Ruisheng 王瑞胜: 实景三维城市建模
本报告将系统介绍基于LiDAR点云的大规模建筑物三维重建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城市建模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与技术突破。为推动该方向的发展,构建并发布了Building3D数据集——首个面向建筑建模任务的大规模高质量基准数据集,覆盖多种建筑形态与复杂城市环境,为相关算法的研究与评估提供了统一标准。报告还将详细阐述当前研究中的关键技术路线演进, 为实现更高效、更精细、更具泛化能力的建筑建模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Zhang, Zheng 张筝: Empowering Youth through Bilingual Digital Storytelling: Global Connectiv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opting pedagogical translanguaging as the theoretical lens and digital ethnography as the methodology, the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se urgent needs to envision new ways of enacting equity in and through online education. The project connected six learners from Canada with nine global peers from Hong Kong (aged 13-15) through Microsoft Teams. The 15 participants were acquiring English and Chinese (Mandarin or Cantonese)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They interacted with researchers, a creative arts expert,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nd bi/multilingual students to enact an online, cross-border biliteracy curriculum.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bottom-up approach to translanguaging supported youth’s employment of their preferred digital story genres, modes, media, and language choices. It also motivated learners to explore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ocial justice, inclus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Zhu, Jingxu: 吸入制剂的开发经历与前景展望
祝京旭院士与史楷岐博士于2020年联合创办苏州易合医药有限公司(简称"易合医药")。作为一家创新型医药企业,公司专注于肺部靶向递药系统的研发,重点突破干粉吸入制剂的关键技术难题。公司建立了以超细颗粒流态化技术和无载体干粉吸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成功开发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型吸入制剂。通过苏州总部及宁波、上海、北京三地子公司的协同布局,公司已构建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体系。成立至今,易合医药已顺利完成天使轮和A轮融资。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现有技术平台,积极探索不同药物制剂在吸入给药领域的创新应用。